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,不少职场人士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开始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,并且选择读MBA以增强未来竞争力。我国自1991年批准清华大学、复旦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、南开大学等9所院校试办MBA以来,目前国家认可的MBA招生院校已扩至近240所。
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
MBA教育可以追溯到1881年宾夕法尼亚大学成立的第一个商学院沃顿商学院。即使从1908年哈佛大学商学院率先设立两年制MBA教育项目算起,MBA教育也已走过百余年的历史,这一百多年间其发展速度为其他专业所望尘莫及。
全球化背景下,中国MBA教育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。第一,去外国接受MBA教育的中国人迅速增加,如沃顿商学院的各类MBA培训班均有中国学生的身影。第二,课程设计日益国际化,不仅教育课程越来越注重国际案例和英文,而且越来越多的国外学生来中国大学学习MBA课程。第三,目标对象日益专门化,不仅有专门为国外学生提供了解中国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状况的国际MBA项目,还有针对国内特定人士的全英文教学MBA项目。第四,学习实践日益全球化,不仅越来越多的大学推行MBA海外游学项目,有的大学还要求MBA学生在读期间有海外实习或海外交换学习经历,如清华大学MBA。
MBA教育弥补传统大学职业训练缺失
中国大学的MBA教育缘何如此红火?一般来说,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加以分析。
就需求而言,首先,由于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,国内企业竞争激烈,迫切需要一批对公司现代化运作机制、市场竞争规范等比较熟悉的管理人才。其次,由于经济全球化的逐渐深入,企业间的国际联系日益密切,进而需要一批对国外商业文化以及公司法规比较熟悉的国际人才。再次,市场经济中的“锦标赛薪酬体系”,导致岗位之间收入层级不断扩大,越来越多的人期望通过MBA教育进入管理岗位。最后,当下中国经济的蓬勃活力,激发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通过在中国接受MBA教育开始职业生涯,或从事与中国相关的贸易工作。
就供给而言,狭窄的专才时代已经结束,随之而来的是社会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。与此同时,现代大学教育呈现出两个特点:一方面,学校对学生的培育从知识水平和基本素养转向技能和社交;另一方面,教育产业化取得跨越式大发展,各种高收费教育项目不断增加。现代大学日益“注重实效”,体现在为公司提供大量训练有素、遵守纪律的专业人员,而传统的大学教育则侧重于学术训练,MBA教育恰好可以弥补其职业训练缺失的问题。显然,作为职业发展助推器的MBA教育,正体现了现代大学教育实用化和产业化两大倾向的结合。
提升质量掌握国际商贸规则制定权
迄今为止,国际商贸规则仍由欧美发达国家制定,它根植于西方社会的文化价值和行为规范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中国企业和商人只有首先熟悉并遵守这些既定规范,才能有效地利用这些通行规则获取自身利益,这可以借由斗鸡博弈或跟随博弈得到清晰说明。对国际商贸规则的了解和掌握,主要途径就是大学MBA课程。中国大学开设MBA教育,有助于培养管理人才,提高其各方面能力和素质,具体包括管理方式的转变、决策水平的提高、经营理念的提升、国际视野的拓宽等。同时,中国大学对MBA教育的国际化改革与不断增强的经济全球化形势相适应,有助于中国的工商管理者熟悉国外社会和经济环境,理解不同社会的文化历史和思维方式,从而扩大经济贸易交流,增强国际竞争能力。
当然,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中国企业竞争力的不断增强,中国企业和商人应该逐渐掌握国际商贸规则的制定权,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国际商贸环境。中国大学MBA教育的提升有助于此。
讲授内容不能忽视人文价值和社会责任
现代大学的MBA教育为学员提供如何在既定规则下获取更大利益分配的技巧,主要是利用现有规则以及自身力量制定规则,进而获得更多分配收益,而非通过创新来创造价值。经济史上有个著名的“劳德代尔悖论”,其要点是公共财富并非个人财富的简单加总,相反,两者往往呈现反向关系:当物品变少时,由稀缺性决定的价值所构成的私人财富会增加,而由使用价值构成的公共财富则会减少。国外许多大学的MBA课程正是教导管理者如何瓜分财富而非创造价值。
当前一些中国大学的MBA课程也存在类似问题,譬如:课程设计的偏狭,过分注重经济人思维的宣扬,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人文价值和社会责任的熏陶。弗里德曼的“企业的社会责任在于赚取利润”在一些大学MBA课程中被当作圣典而到处传播,各种规避法律的措施在MBA课堂上公然讲授。如果受此教育的工商管理者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,那么他就难以得到社会大众的信任和拥护,缺乏领导社会前进的能力。同时,当过分重视经济人思维的管理者充盈于工商领域,将导致机会主义盛行,整个社会可能陷入无道德的囚徒困境,这也是MBA教育当前迫切需要注意的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