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十几年我在国外,每次回国,都感觉到国内变化巨大,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是表象,更深刻的是本土企业的崛起。尤其是最近五六年,本土企业从量变到质变,纷纷在各自的行业崛起,不但在传统的大批量行业,而且在历来欧美主导的小批量行业,成为行业的领头羊。这从中国取代日本,成为全球500强第二多的国家就可见一斑。
资历:在采购和供应链管理领域有十几年的丰富经历,主要集中在高科技和小批量行业 。畅销书《采购与供 应链管理:一个实践者的角度》作者。
在规模导向战略的驱动下,很多本土企业采取粗放经营下的高增长、高成本战略。但是,企业不能无限增长,就如人不能永远长个儿一样。当规模达到一定水平时,营收增长就开始放缓,甚至负增长,出现拐点。但由于惯性,成本继续增长,吃掉仅有的盈利后,公司就陷入“高增长、高成本、低盈利或不盈利”的“增长陷阱”。表面上看,这是营收与盈利的平衡问题;实质上,答案还得从供应链运营找,即如何通过优化供应链,以更低的成本、更高的质量和更快的速度来满足客户的需求。
粗放经营、高速发展的企业出现拐点后,就很容易掉入“增长陷阱”。我在《世界经理人》有专文讲到解决方案(制造行业:拐点来了怎么办?)。这里想说的是,拐点的到来为职业经理人提供了绝佳的机会:以前在原始淘金阶段,有魄力、有眼光就可以成功,没文化的人凭着街头智慧也能成为优秀的企业家,以至于“造原|子|弹的不如买茶叶蛋的”;拐点到来后要求精耕细作,系统建设、流程改进、员工培养,老粗企业家们玩不转,需要受过良好教育、有理论、懂实践的经理人来做精、做细,把成本做下来、把速度做上去。
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,学历越高,街头智慧就越少,创业就越难成功。所以,作为知识人的你,如果错过了创业机会也用不着自怨自艾。但在企业出现拐点、陷入“增长陷阱”,需要向精细化操作过渡的时候,如果你还错过这次一展身手的良机,那就真的没救了。